大家都在搜

数字资产交易市场乱象中如何“浑水摸鱼”



  数字资产交易市场乱象中如何“浑水摸鱼”

  ——浅谈当下数字艺术收藏品的市场现状

  近期火爆的“元宇宙”“NFR”、“NFT”似乎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数字化产业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世界。至今很多人还是弄不明白这里面到底是咋回事,不禁让我想起了前两天刚在网上办了一场线上演唱会的崔健的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首次接触NFT是在一年多前,听一位做区块链的朋友说起国内、国外很多人在做NFT,一张图片、一个音乐、一个视频能卖到几十万甚至上千万,我觉得简直就是骗子,不理解。

  直到NFT在国内进化为NFR,了解到国家大力鼓励数字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厂们也在纷纷布局这块领域,宁愿信其有的我也试着在一些平台上开始做数字艺术藏的资产发行。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尝试让我相信了这是个有巨大发展空间的领域。基于做剧本版权交易的一点点感悟和资源,开始学习研究这一领域。心想,既然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那就好说了,摸着石头过河本身也是一种快乐,万一河对岸就是金山银山呢。

  我既不是专家,也不是教授,只是一个从事NFR艺术收藏品、数字版权发行的从业者。发表以下这些观点,只是对这个产业有浓厚的兴趣,思考一下当下的市场现状,如果哪里说的不对的,也请大家留言,打电话纠正,如果有相同的观点和兴趣也可以一起交流探讨。

  NFT、NFR基础概念

  NFT是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中文名叫非同质化通行证。在以太坊平台上根据ERC721标准协议所发行的代币,它的特性为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目前NFT作为区块链的一个应用场景,在数字经济环境下,促进文化创新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多创新价值,但是同时作为炒作、洗钱、非法金融活动等风险隐患。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发布官方态度,出台了《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里面明确了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并明确了六不准。(具体请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中国银行业协会 中国证券业协会 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

  https://mp.weixin.qq.com/s/FCcIfbEmzkMEYyFk5CqDzA)(转载)

  所以NFT只是一场资本的狂欢,而并未给国内的实体经济带来根本性改变。

  NFR是即非同质化权益(Non-FungibleRights)是为解决以艺术品为代表,它同样使用区块链技术,以计算机代码为基础创建。每一个特定的数字资产都会因为数字上链之后,对应一个特定的、唯一的“哈希值”,上链存证在单独的中心,然后给予数字上链凭证。所以目前大火的数字艺术收藏品就是利用了非同质化权益来给某一个艺术品进行多份的上链交易,例如某张图片可以发行1000份,让喜欢它的买家进行收藏。现在跟多的交易平台和发行机构在探索为这些版权的授权提供更多的版权价值,例如附带“网络信息传播权”、附带“复制权”、“改编权”等,在分项权益利会附带例如商用授权,比如某张图片可以使用在“纺织业”、“农业”、“制造业”等领域。这样就可以使著作权的价值增大。所以NFR会有两个应用场景数字艺术收藏品和数字版权。

  NFR是一场NFT在中国市场的改良,它能够赋能文旅产业、艺术品市场、版权行业的发展,并且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和资产增值。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三种产品是三种面对不同的客户,NFT是面对投资人(币圈)的,具有投资价值;数字艺术收藏品是面对艺术作品收藏者,具有收藏价值;数字版权是面对使用者,有使用商用价值。

  

 

  

 

  大厂们纷纷布局

  腾讯、阿里、网易等大厂纷纷布局数字藏品、数字版权已成为火爆全球的现象级话题,国内最受瞩目的当属大厂旗下的数字藏品平台,腾讯旗下的“幻核”、蚂蚁旗下的“鲸探”(原蚂蚁链粉丝粒)、京东上线的“灵稀”以及网易正在公测的“星球数字藏品馆”等等。除互联网大厂以外,众多企业也加入到火热的数字艺术的竞争中,在近半年内,新兴的数字藏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平台在做好了NFR数字艺术收藏品的定位后,纷纷接入各家的“区块链”,有的还和某些地方的版权局合作,让这些交易的版权进行版权确权。但是不管是大的平台希望有更多流量和背书、还是小的平台自己做发行,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痛点和问题。

  

 

  

 

  大平台的痛点

  大平台有流量、有用户、有信用背书,但是这个数字艺术品交易市场对于很多平台的业务部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专业上缺乏专业系统的知识,都在摸索。大平台要解决三个首要问题:

  1、数字上链。哪一条链是“权威的”、“安全的”?对于数字资产来说,区块链就是命脉,就是基石,如果一旦链出现了问题,客户的权益就无法保障,这会给交易平台带来毁灭式打击。国内的很多链都是“各自为战”的,虽然加入了联盟链,但是并没有被工信部认可。

  目前国内也没有一个国家级的、大家都共同认可的链。

  交易合规问题。没有二级市场,不能进行二次转让。这种只有一级市场的平台往往交易不活跃,资本投资的人不会进场拉动热度。因为现在收藏数字资产,还有很多人是懵的,并不知道收藏数字资产真正的价值。并没有带动普通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3、优质的内容哪里来?如果一个优质的资产必定和好的价格绑定,某平台原来定位的是小艺术家,希望帮助那些年轻的内容创作者进行数字版权的交易。后来定位又有变化,希望用大艺术家、各个地方的文旅、博物馆、非遗资产来带动数字艺术藏品的发展。只有政府背书的这些数字资产才可以发行1000份、10000份。那么这个规则到底是怎么定?什么样的资产可以发行多份,目前还是一个混乱期。

  其实不是交易平台,而是发行平台

  交易平台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允许别人在平台上开店,而这些店铺就是发行方。例如“淘宝”“阿里拍卖”各个地方的“文化产权交易所”都是交易平台。而发行方是寻找版权资产、进行二创、包装、推广、销售的运营方。现在很多NFR的平台和软件其实就是发行平台,说白了,就是自己和自己玩,外场的人进不来,想进行来的要么排队、要么交保证金。

  小平台的痛点

  国内的很多NFR的小平台都利用一段时间的红利期尝到了数字艺术收藏品发行的甜头,同样也面领着巨大的风险和痛点。

  金融合规问题。因为小的平台活跃的基本上都有自己设立的“二级市场”,可以在平台内进行T+0的二次转让和交易,比如某一个图片可以发行1000份,发行价在9.9元,买家只要抢购到一级市场发行的数字资产,可以快速转手在二级市场以9999元的价格卖掉,就可以大赚一笔。平台和发行方会不断的拉新用户,就会有新的“韭菜”进行,这样虚高的炒作必然会带来后续的金融风险和资产兑现问题。

  2、版权纠纷隐患。这些附带着各种权益的数字资产,并没有进入版权局的版权系统,而只是自己的区块链给自己的产品做了数字存证,未来在兑现购买者版权权益的时候是无法兑付的。很多小平台对版权资产的底层逻辑和架构不是十分清楚,在权益拆分上比较粗狂,例如很多会附带“网络信息传播权”,而这个权益真正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权益应用场景是什么也不知道。甚至有的平台和版权方签协,会把除人身权益外的全部著作权全签走,这就导致了不懂的人随便签,懂的人会觉得很可笑。未来真正购买者要兑付产品的时候埋下了很多纠纷和隐患。

  

 

  国家队纷纷入场,跃跃欲试。

  国内很多省级文化产权交易所、市级文化交易中心、版权交易中心,是国家承认的公开的文化资产的交易市场,可以进行股权、债权、物权、知识产权几大类的资产交易,并且有国家准许的二级市场交易资质。国内非常多的文化产权交易所,也在筹备数字艺术收藏品和数字版权的产权交易,并且研发对应的解决方案。

  数字资产的发行平台,都在寻找与各个文交所的合作,主要需求文交所对于数字文化资产鉴定、交易结算、二级市场等方面的资质和技术服务。

  

 

  

 

  数字与版权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

  2020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能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2019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7.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4%;占GDP的比重为7.39%,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广阔的市场前景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在两大产业持续高速发展过程中,必须依赖一大批合格的数字与版权专业人才。在互联网创新产业密集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文博文旅、游戏产业、体育产业、影视产业、传媒、娱乐、广告、宣传及研究所等对数字与版权人才有强烈的需求。掌握数字网络技术,文化产业运营、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熟悉版权运作,能够利用多终端多渠道进行数字版权创新业务的高端人才。

  结语

  数字艺术收藏品是一个数字产业与版权产业交汇融合的发展产物,如果把版权产业比作一辆俩汽车的话,那么数字经济就是一辆高速公路。

  如果你现在在互联网上购买了一个数字艺术收藏品、一个数字版权的权益,那么版权保护的年限是作者有生之年加过世后的50年,这些数字资产可能会比实物资产更容易长久。 互联网在20年前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互联网后20年解决的是资产流通问题。




上一篇:老龄化市场催生养老细分赛道,资本市场看好“中国银发产业第一股”可靠股份品牌价值
下一篇:国商中心,让致富路上“葱”满希望
静音咖啡和听力受损的咖啡师
中国副总理会见美国参议员
中国的铁路网络跨越13.1万公里
紫禁城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呼吸空间